• 主页 > 体育问答
  • 港车北上启动礼,香港越野车协会创会会长的特别之旅

    “那天气温32度,还下着雨,我打开车窗,湿气就进来了,身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。”江启航笑着回忆道。那是一段快乐又特别的经历。作为香港越野车协会创会会长,他先到珠海的赛道上转了一圈,随后又到佛山的广东越野车俱乐部打卡。更重要的是,以后他随时可以约上三五个朋友,开着爱车来广东,去任何想去的地方。

    香港越野车协会创会会长江启航(左)带着儿子,开上心爱的越野车,在“港车北上”实施首日从香港前往珠海。

    香港越野车协会创会会长江启航(左)在“港车北下”政策实施第一天,带着儿子从香港前往珠海。

    香港白领Zoey盘点了今年以来在深圳度过的9个周末。“我们被网上很多网红品牌店‘种草’了,我和朋友都喜欢尝鲜、打卡。”她还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深圳“特种兵之旅”发现的美食。

    两年前,香港设计师邓卓越举家迁往深圳。“北上是香港设计业发展的新机遇,我们可以在这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。”

    港澳生活之都_港式生活方式_港澳生活方式

    自今年1月8日内地与香港第一阶段口岸通关恢复以来,两地交往更加密切频繁,粤港澳大湾区“1小时生活圈”融合加速。截至6月29日,深圳边检站共检查出入境人员6234.7万人次,同比增长3150%。

    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要加强内地与港澳各领域交流合作,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的政策措施;便利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、就业、创业。

    “加快建设‘一小时生活圈’,对于加快实现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提出的建设‘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’的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,也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,有利于激发大湾区内生发展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。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说。

    “生命周期”加速

    ——香港年轻人周末来深圳“特种兵之旅”

    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广深港高铁,最快14分钟便可抵达附近的深圳。出高铁站后,Zoey熟练地搭上出租车,直奔福田区的“卓悦中心”。

    今年以来,Zoey已北上深圳过周末9次。疫情前,她曾到深圳观光;今年两地全面恢复通关后,她又回到深圳,发现交通更便利、可选择商圈更多、餐饮、娱乐品牌也更多。

    这里像她一样,吸引了越来越多港澳年轻人,来这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。“恢复通关后,我身边60%以上的年轻朋友都喜欢去深圳、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。这里的餐厅不仅选择多、性价比高,而且装潢精致有特色,很适合打卡拍照。”她说。

    位于深圳福田区的“One Avenue·卓悦中心”商圈是港澳消费者“北上”常去的目的地之一,每到周末人潮涌动。

    位于深圳福田区的“卓越中心”商圈是港澳消费者“北上”常去的目的地之一。

    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,以深圳罗湖、福田、莲塘、皇岗、文锦渡和深圳湾等六大口岸计算,自2月6日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以来,累计入境香港居民人数已超过1800万人次。

    喝一杯来深圳必点的网红奶茶,在雅致的西餐厅看看人气“爆款”套餐,再找一家附近的美甲店做个夏日清新美甲……活跃在小红书、大众点评等内地社交平台的Zoey,熟知内地年轻人使用的互联网术语,笑称自己在深圳“旅行就像特种兵”。“出发前还打包了一份热气腾腾的砂锅粥外卖,到香港吃的时候还是热的”,她自豪地说。

    当被问及香港人在深圳最喜欢吃什么美食时,她一一列举——包师傅、外婆手工、奈雪的茶、北村韩食……“这些品牌都还没在香港开店,等我回深圳之后,会贴到网上和大家分享。”

    商场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现象。

    港澳生活方式_港澳生活之都_港式生活方式

    “今年以来,我们商场的港澳消费者数量大幅增加,预计新增人数超过1万人。”大悦城中心客户经理部负责人姚少玲告诉记者,港澳顾客购买力强,消费意愿高,最常消费餐饮、美妆护肤品等,约占相关品牌销售额的10%-20%。年轻网红品牌尤其受到港澳消费者的青睐,以“宝师傅”为例,该品牌大悦城门店港澳顾客占比高达60%。

    港式生活方式_港澳生活之都_港澳生活方式

    跨境消费带动的不仅仅是餐饮、购物,还有深圳的住宿、按摩、KTV等娱乐服务。“香港的人工、场地成本高,而深圳的娱乐消费往往价格低廉、质量上乘,是很多香港人团建、休闲的好去处。”Zoey说。罗湖口岸附近的一家中式按摩店,店员告诉记者,每到周末,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,据了解,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来自香港。

    深圳各大商圈也纷纷举办各类营销活动吸引港澳消费者:屈臣氏针对港澳消费者喜好,推出港澳居民专属折扣、“盲盒大礼包”等活动;深业上城与香港顶级网红DorSi联合推出专属折扣活动。

    百农社国际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马国毅和他的同事也加入了“北上”深圳的消费大军。但他表示:“表面上看,我们去那里‘吃吃喝喝’,其实是去考察市场。”

      今年5月底,百农社国际有限公司参加了香港贸易发展局在深圳举办的“港·潮流”购物节,首次把“华御结”日式饭团带到内地市场。马国怡(右)正在邀请顾客品尝日式饭团。

    今年5月底,百农社国际有限公司参加香港贸易发展局在深圳举办的“香港潮流”购物节,首次将“花雨洁”日本饭团带入内地市场。马国毅(右)正在邀请顾客品尝日本饭团。

    百农社旗下的“华鱼街”品牌,主营日式饭团及即买即走产品,分布于港铁枢纽、商圈、大型屋邨等地,在香港有133间分店。早在3年前,马国毅与团队就已开始探讨“突围香港”的发展计划。今年粤港恢复通关后,他发现部分华鱼街门店在周末及节假日的销售额略有下降。“我们分析,这和疫情过后香港人选择更多外出旅游有关。”但马国毅并不担心这一点,“世界在不断变化,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,做好相应的准备,寻找新的发展机遇。”

    他把目光瞄准了大湾区的内地城市。“大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相似,尤其是离香港最近的深圳,这里的消费者追求便捷,容易接受新鲜事物,也认可香港品牌,是我们突破香港的首选。”“突破香港”的发展计划正在加速推进。马国毅透露,公司新创立的高端品牌OMUSUBI今年将落地深圳,为内地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服务和产品。

    “生活圈”不断扩大

    ——“香港车北行”拓展了活动空间,丰富了生活体验

    黄色敞篷跑车、白色SUV、黑色轿车……7月1日,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的“香港汽车北上启动仪式”上,数十辆不同类型的汽车从这里出发,成为政策实施首日首批经港珠澳大桥“北上”的车辆。

    “我觉得我开的车是整个会场最老的了”,蒋启航笑着说。当天,他驾驶的是一辆全手动敞篷越野车——1957年的第一代路虎一系,随行的还有香港越野车协会的其他车手。启动仪式后顺利抵达珠海的30多辆车中,有10辆来自香港越野车协会。

    “开着越野车环游世界,是年轻人的梦想。”从小就热爱越野的江启航,27岁刚到香港发展事业时,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越野车。2013年,他开着越野车环游世界,路过内地多个省份;近十年来,他还曾和朋友到广东南昆山、清远等地进行户外旅行。

    驾驶自己的越野车,是这群爱好者的“浪漫执念”。姜启航说,以往组织北方越野活动,至少需要提前半年筹备,组团后还要找内地旅行社协助办理相关手续,办理香港车辆临时入境证。“这种方式每次只能入境内地一次,费用比较高,时间限制也比较严格。”

    “港车北上”政策实施后,符合条件的香港私家车经申请获批后,即可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往来粤港两地,在临时入境机动车牌照有效期内可多次进出内地,每次在内地连续停留最长为30天,每年最长停留时间为180天。

    经过初次体验,江启航已经开始期待未来的“湾区新生活”——广东地形变化多,有很多适合车辆野外穿越的天然路线,协会已经在规划相关的越野行程;广东有很多越野训练场地,未来越野训练的选择也会更多;在广东定期保养、改装爱车更实惠;还可以随时开着车走,去品尝广东的美食、打卡不同的景点……

    香港特首李家超早前表示,“港车北下”项目将让香港居民驾车经港珠澳大桥到广东旅游、经商、探亲等,拉近两地居民之间的距离,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互联互通、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又一里程碑,预计约45万香港私家车主将受惠。

    今年1月1日,“澳车北下”政策实施,截至6月24日,“澳车北下”累计已超过38万辆。横琴澳门单牌车辆进出境通行于2016年12月20日实施。截至去年底,拱北海关已验放澳门单牌车辆197万余辆。

    “相较于此前粤港澳车牌政策,港澳车北上申请门槛更低,‘横琴单牌车’更适合在横琴生活、工作的人们。”澳门单牌车协会会长刘永建告诉记者,“横琴单牌车”实施后,不少澳门车主会趁机到横琴收快递、修车,也带动了不少澳门车行到横琴发展。随着“澳车北下”的实施,珠海其他地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。

    澳门青年石奇见证了这一变化。随着横琴新口岸开通、横琴单牌车配额限制取消,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选择在横琴居住。2022年初,他在横琴开了一家奥力奇精品汽车美容店,澳门单牌车客户占比很高。如今,他抓住“澳车北上”和“港车北下”的机遇,正筹划在珠海市香洲区开一家新店。

    “对司机来说,车开到哪里,哪里就是他们的生活圈。”姜启航说,从香港出发,一小时可以到达很多地方,扩大了生活空间,丰富了生活体验。“‘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现实。”

    “生活圈”进一步深化

    ——重心日益北移的工作和生活格局

    港澳生活之都_港式生活方式_港澳生活方式

    两年多前从香港移居深圳的80后设计师邓卓越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方式——出门前先在手机APP上预约叫车,一下楼就上车;下班前先在手机APP上购买晚餐食材,到家后新鲜的食材便送到他家门口……

    今年粤港通关恢复后,她更加享受大湾区的“双城”生活。“早上在深圳吃完早餐,就去香港看望朋友、谈生意合作。吃完晚饭,再按时回深圳。”谈起深圳,她常用“回”这个动词。

    两年前,邓卓越跟随丈夫来到深圳,决定在这里发展事业。当时,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她很担心。“儿子普通话不太好,我们担心他适应不了内地的教学方式和节奏。”不过,这种担心很快就打消了。邓卓越发现,深圳有很多国际学校可供选择,教学体系也很成熟,与港澳类似。“我的孩子比我们适应得更快,现在他们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,还交了很多朋友。而且这里丰富的教育资源,为孩子开阔视野、培养兴趣爱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”

    邓卓越设计的民族IP系列在香港展出。

    邓卓越设计的国家IP系列在香港展出。

    作为设计师,她也在内地找到了更多灵感和机会。“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对成熟,但竞争也更激烈;内地不仅市场更广阔,肥沃的文化土壤也为我提供了更多设计灵感。”去年,她借鉴传统剪纸、年画的技法,融入流行文化艺术元素,创作了56个身着不同民族服饰、样貌可爱的民族娃娃,并在深圳南头古城、香港中环海滨举办相关展览。

    邓卓越表示,未来希望能助力推动香港与内地更多的文化交流,把更多、更好的香港艺术创作带到内地,汇聚更多香港和内地艺术家,营造良好的艺术发展环境。“这样的合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果。”

    目前在广州担任“大湾区就业导师”的唐奕涵发现,今年以来,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、就业、生活,“北上”发展的氛围愈发浓厚。作为在内地工作生活30多年的香港人,他现在经常向“北上”的新一代港澳青年分享自己的经验,并给出相应的建议。

      30多年前,不到20岁、就职于香港大家乐集团的唐一瀚主动请缨,帮助公司实现了内地100多家门店的目标;如今他加入了翠华集团担任中国区行政总裁,负责开拓内地市场。

    30多年前,不到20岁、在香港大家乐集团工作的唐奕瀚,自愿帮助集团实现在内地开设100多家分店的目标,如今他已加入翠华集团,担任中国区行政总裁,负责开拓内地市场。

    1992年,不到20岁的唐一涵在香港大家乐集团从厨师升职为餐厅经理。当时,公司正准备拓展内地市场,他积极应聘,在随后的26年里,帮助大家乐在内地实现百店以上的目标;次年,他又受邀加入翠华集团,出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,负责拓展内地市场。“在这个过程中,我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,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,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。问题少了,大家自然就愿意留下来。”他笑着说:“认识我,不会没有收获。”

    近年来,不少政策措施出台,帮助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。“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港澳青年,下一步是让他们留下来,扎根发展。”唐奕涵说,大湾区发展空间大、机遇多,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。他呼吁青年人要敢于尝试,找到最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地方,要有长远规划,要懂得短期调整。

      今年以来,翠华餐厅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分店生意复苏明显。每到饭点,餐厅门口都不少人排队等候。

    今年以来,翠华餐厅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分店生意明显回暖。

    “作为进入内地14年的老牌香港茶餐厅品牌,翠华在发展过程中仍在调整策略。”在唐奕涵看来,港式茶餐厅在内地的发展方向不再是以量取胜,而是重塑品牌文化,追求稳定和高品质。“我们应该先在顾客最熟悉的地区站稳脚跟,粤港澳三地饮食文化同根同源,大湾区是我们最合适的选择。”唐奕涵称,通过战略布局调整,翠华自2019年以来在内地新开了15家餐厅,其中12家在珠三角;同时实施在各区域开设一家旗舰店和多个内地专属品牌“翠华快餐厅”的策略。 “今年以来,我们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分行业务明显恢复,大部分分行营业额已超过2019年,部分分行甚至实现两位数增长。”他说。

    自5月15日起,将实施全面恢复口岸快速通关、全面恢复内地居民往来港澳“全国一站式”签证等四项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的政策措施,进一步保障出入境人员流动便利。香港舆论称,恢复内地组团赴港澳“全国一站式”签证,意味着将有更多内地游客来港旅游,为香港旅游业带来更多机遇,助力旅游零售业加速​​复苏。皇岗出入境边检站边检科科长葛珊珊表示,全面恢复口岸快速通关,将进一步保障出入境人员流动便利,促进服务业开放,不仅将提升深港地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,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通增添新动力。

    进入建设“加速期”的粤港澳大湾区,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;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生活越来越令人向往。

    香港、澳门机动车进入内地政策比较

    港澳机动车入境内地的相关政策对比。

    香港、澳门机动车进入内地政策比较。

    撰文:南方日报记者曾美玲、唐亚兵

    统筹:吴哲、吴庆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jkfulian.org/html/tiyuwenda/4730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